• 辽宁党建网
欢迎光临辽宁党建网!
  • 首页新闻
  • 热点关注
  • 本站头条
  • 重要讲话
  • 权威发布
  • 基层党建
  • 非公党建
  • 廉政建设
  • 校园党建
  • 党建评论
  • 红色文化
  • 信息动态
  • 党务公开
  • 调查研究
  • 理事会
  • 第一书记
  • 党史学习
  • 志愿服务
  • 乡村振兴
  • 视频新闻
  • 社会组织
  • 党建书店
  • 人才工作
  • 志愿者
  •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动态

    人民日报开设"寄语新时代"专栏:村书记述变迁

    发布时间:2017-12-11 15:26 阅读量:1913

      开栏的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擘画宏伟蓝图,指引奋斗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眸极不平凡的五年,展望更加美好未来,广大干部群众豪情满怀,撸起袖子加油干。

      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寄语新时代”专栏,反映基层干部群众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认识和体悟,听他们讲述身边变化、切身感受、奋斗足迹和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连续当了32年村书记,看着村子的变化,我心里像是装着一堆坛坛罐罐。之前是苦罐子:头些年村里一穷二白,我急得上火却没办法;如今是蜜罐子:村里个体工商户3000多家,村民口袋都鼓了,村子也变得很漂亮——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最近,我老想起过去。我们村分布在11个不长茅草的小山头,缺水、少地、没资源。因为村里穷,姑娘不愿嫁过来,不少大龄男青年打光棍。新中国成立前,人家都说“村名花园不长花,草棚泥房穷人家。种田交租难糊口,担盐捉鱼度生涯”。后来我当了书记,村民们找我聊天都说,你什么时候带我们把村子真的变成“花园村”?

      村民们想富的劲头一直有,就担心找不准路子。这些年,村子下大力气整治环境。环境好了,人气旺了,我们乘势而上发展商业、旅游业,这叫“搭台子、建场子、赚票子”。一句话:人人忙赚钱,家家赚钱忙。

      村民邵清君以前在广东打工,知道村里在鼓励发展红木家具产业,就回来办了厂,小伙子既能干、又肯干,厂子越办越好。村民施金花资金不多,就开了家肉饼店,生意也火得不得了。

      今年3月,花园村又并了邻近几个村,“强村帮弱村,先富带后富”的担子压在我们肩上。村里研究还是要搞好产业植入:3个小区“抱紧”东边的横店影视城,发展旅游服务业;4个小区借助好山好水,建设田园综合体;2个小区接着把红木家具做大做强。

      我知道现在村民的想法,原有的富村,富了还想接着富;新并的村子,也盼着快点富起来。愿望咋实现?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少不了党员干部带领。最近,村民们也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听了干部宣讲,村民们都乐开了花。只要能过上好日子,大家就总有使不完的劲。如今又有了十九大精神指引,我们不会走弯路、走错路。干部群众撸起袖子齐心干,好日子就越过越长久。

           

      网友连线

      @无痕:作为规划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最近回村里都震惊了:环境越来越好,村里产业也多了,毕业后要不要回来创业?十九大以后,乡村一定会加快振兴起来,我也要贡献一份力!

      @福尔摩晨:看着荒坡变花田,民房变民宿,家常便饭变成农家特色,地地道道的农民变成了农家乐老板,真是要为新时代点赞!

      (本报记者 方 敏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11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