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党建网
欢迎光临辽宁党建网!
  • 首页新闻
  • 热点关注
  • 本站头条
  • 重要讲话
  • 权威发布
  • 基层党建
  • 非公党建
  • 廉政建设
  • 校园党建
  • 党建评论
  • 红色文化
  • 信息动态
  • 党务公开
  • 调查研究
  • 理事会
  • 第一书记
  • 党史学习
  • 志愿服务
  • 乡村振兴
  • 视频新闻
  • 社会组织
  • 党建书店
  • 人才工作
  • 志愿者
  • 当前位置:主页 > 党建评论

    十九大报告高频词"人民"应如何理解把握

    发布时间:2017-11-22 15:18 阅读量:1309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大会主题,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报告始终强调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带领与团结,始终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始终坚持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党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

    “人民”两字在报告全文中多次出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立场、始终如一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众情怀和始终如一的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根本性维度。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砥砺前行、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总结,也是对进入新时代“一切为了人民”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鼓舞号角。五年砥砺奋进,中国发展抵达新的历史方位,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人民的美好生活”始终是最首要的目标。对此,十九大报告强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的“美好生活”这一关键词不仅温暖人心,更激励奋进;不仅凝聚民心,更汇聚民力。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将人民日益增长的多种需要作为基础性考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研判建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建基于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伟大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更建基于广大人民需求的变更性、多样性、广泛性和层次性。我国已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单一趋向多元、从数量追求质量,从当下更重视未来,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各个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加凸显。因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要求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必须切实回应人民的需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遵循顺应人民意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这一阶段是否完胜需要全体人民的坚定支持、共同努力,必须始终遵循顺应人民意愿,始终依靠人民力量,始终需要广大人民一致的、共同的努力和奋斗。在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时代,党和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我们要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共担共创中有更多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作为重要价值追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方位赋予了新的历史伟业。在这个历史伟业的创建过程中,广大人民是发展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第一阶段补齐民生短板,关注相对贫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第二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人民更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人民更加享有幸福安康的生活。

    (作者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基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