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党建网
欢迎光临辽宁党建网!
  • 首页新闻
  • 热点关注
  • 本站头条
  • 重要讲话
  • 权威发布
  • 基层党建
  • 非公党建
  • 廉政建设
  • 校园党建
  • 党建评论
  • 红色文化
  • 信息动态
  • 党务公开
  • 调查研究
  • 理事会
  • 第一书记
  • 党史学习
  • 志愿服务
  • 乡村振兴
  • 视频新闻
  • 社会组织
  • 党建书店
  • 人才工作
  • 志愿者
  • 当前位置:主页 > 本站头条

    朝阳引才新突破,数量质量双提升!

    发布时间:2024-07-05 11:22 阅读量:5854

    7月4日,新时代朝阳人才振兴大会暨“人才•科技•创业周”正式启动。活动中朝阳对外发布:去年年初至今,当地共引进高校毕业生11585人;其中,2023年来朝就业大学生达9313人,数量较2022年和2021年分别增长9.8%和28.7%,是近年来引进人才最多的一年。特别是,市域外户籍毕业生来朝就业占比首次超过一成,达到10.3%。

    近年来,朝阳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辽宁人才振兴大会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来朝留朝人才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人才工作的新突破为朝阳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聚力赋能。
    微信图片_20240705111630.png
    朝阳的人才流入情况到底发生了哪些积极变化?一份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入朝就业高学历人员大幅提升,人才学历结构正在由金字塔形逐渐向橄榄型结构转变;人才年轻化趋势凸显,2023年引进的高校毕业生中,35周岁以下占比83.08%;从就业领域来看,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就业人数占比不断提升,到去年已达27.9%。

    朝阳到底有何种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来此安家创业?朝阳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说,在全面振兴中,外界对朝阳的预期持续向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向这里聚集,这是产业聚才、政策引才、环境留才结出的硕果。
    微信图片_20240705111637.jpg

    ——大量项目落地投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近年来,朝阳市坚持产业聚才,通过主导产业提质扩面吸引优秀人才。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冶金、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大关,居全省第7位。各类经营主体、建设项目、重大工程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
    辽宁贝泽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清华博士孙其星说:“正是北票油页岩绿色低碳循环利用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吸引我到朝阳发展。”目前,公司已形成了3名清华大学博士、12名硕士、38名本科生组成的人才创新团队。
    ——科技型企业持续发展增强了高层次人才吸附能力。朝阳市坚持把企业作为承载人才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采取“大学院所进园区进企业”、校企合作、“带土移植”等措施,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因此也更加重视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
    战略新兴产业龙头企业朝阳金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和制度,高薪聘请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发放10-40万元不等的安家费。目前,企业研发团队已达40余人。
    微信图片_20240705111643.png
    ——政策兑现和精准服务提升了人才来朝意愿。朝阳市出台了“高校毕业生留朝来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生活性补贴和一次性购房补贴等16条政策支持,2023年共兑现各类补贴约640万元。除此之外,朝阳还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系列精准高效服务。

    燕山大学博士研究生于斌通过人才引进到凌钢集团就业,他表示:“朝阳给我们这些毕业生的各项补贴真的很暖心。”
    ——环境不断优化增加了城市对人才的整体吸引力。朝阳市坚持环境留才,扎实推动综合窗口改革,加快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持续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同时,着力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成功举办“龙舟赛”“马拉松比赛”等系列重大活动,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提升。这些变化极大增强了城市吸引力,提升了高校毕业生来朝就业创业的意愿。
    微信图片_20240705111707.png
    着眼当下与未来,朝阳市正在拿出越来越多的硬核政策广聚贤才。在域内外人才集聚方面,支持引进科技创新的高端人才,对引进的由“两院”院士等国家级计划相当层次人才领衔的团队,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将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支持。对朝阳师范学院全职引进的博士提供最高70万元的安家补助、2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每月2000元的学位津贴,以及每月5000元的生活补贴……在本土人才培养激励方面, 支持培养产业振兴的紧缺人才,对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破解“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高水平技术创新人才,给予5万元奖励。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支持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对新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图片由朝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辽宁日报记者 王海涛)

    【编辑:黄简一】

    【审核:王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