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忘使命,为辽宁振兴添砖加瓦 开启新时代伟大航程 学习贯彻十九大征文 党建研究中心赴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慰问 关于开展“盛京杯”我为党旗争辉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宣传及企业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建工作研讨会”的通知
今天是:2025-05-04 星期日  
>
确认过眼神,这就是要终生奋斗的事业
来源:辽宁党建网 党建评论 阅读量:1585 发布时间:2018-06-28 13:59
会员登录
  • 用户名:
  • 密码:
登录
新用户注册
山东省临沭县临沭街道   张娟玉
 
郑德荣,1926年出生于吉林延吉县,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是著名的中共党史专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是中国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作为一名“红色理论专家”,从1948东北大学短训班的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到1952年毕业留校后专门从事党史研究教学,再到著书立说、成立学科体系。郑德荣的一生是视学术为生命、视学问为终生事业的一生,是诲人不倦、桃李天下的一生,亦是“信之深、迷之切、守之初”的一生。
信之深,“虽白首而不渝”。5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的邀请函永远静静的躺在了郑德荣事迹纪念馆里。这位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在理论研讨会的前一天永远的离开了。虽然他缺席了这次研讨会,但在他的一生里马克思主义从未缺席。“不管风吹雨打、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我对党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坚定不移。”他曾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坚守着。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虽饱受疾病折磨,但他却从未放弃任何一次传扬红色理论的机会。从“每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重大纪念活动及党的重大事件,他都要著文参会,正面发声”的“责无旁贷”,到“全程2个多小时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的“汗流浃背”。这位耄耋老人,用一生践行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用一生书写着“虽白首而不渝”的无悔篇章。
迷之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从1948年作为一名学生毅然投奔解放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教育,到20世纪80年代,他牵头成立时间最早且坚持时间最长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所;从第一本学术专著《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到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创立的概论体系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广泛使用;从国家、教育部和省社科规划项目的主持,到美国国会图书馆里收藏的29本学术著作。这位“红色理论专家”以其对中共党史的“迷恋至深”,开创了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用一部部全面而系统的著作填补着学术界的一项项空白,以一篇篇学术论文匡正着传统学术观点、开拓着新的领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他用一生坚守着为党史立身的神圣使命,用一生诠释着为学术立命的“吾将上下而求索”。
守之初,“初心易得、始终难守”。60岁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告别忙碌的工作、离开奋斗多年的岗位,是开启“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悠闲晚年。但60岁对于郑德荣来说却是新的人生开始,在退休时他曾立下“宏愿”,要用10年时间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然而,在过去的30多年里,他培养了49名博士生,出版了40部专著,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他那份“初心不改”,才让他在90多岁高龄时仍带病申报十九大专项课题、准备纪念文章;也正是那份“初心不改”,才有了生命最后一句完整的话是转达给学生“要不忘初心,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最是初心能致远”,他用一生兑现着为学生立标的诺言,用一生守护着对历史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通  联:山东省临沭县委组织部研究室
联系人:姚德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求是网 | 学习强国 | 中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 | 辽宁纪检监察网 | 北国网 | 北京组工网 | 上海基层党建网 | 长白山先锋网 | 龙江先锋网 | 数字平台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工作人员
辽ICP备2021003851号-2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803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五马路228号(辽宁党刊大厦)电话:024-23128410 Email:lndangjia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25 辽宁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