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忘使命,为辽宁振兴添砖加瓦 开启新时代伟大航程 学习贯彻十九大征文 党建研究中心赴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慰问 关于开展“盛京杯”我为党旗争辉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宣传及企业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建工作研讨会”的通知
今天是:2025-05-05 星期一  
>
清原县:剖析贫困根源 确保党建发力到位
来源:辽宁党建网 基层党建 阅读量:1589 发布时间:2017-09-19 17:57
会员登录
  • 用户名:
  • 密码:
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强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辽宁清原县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牢牢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核心,突出做好“党建+扶贫”文章,真正发挥拉动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作用,推动脱贫攻坚纵深开展。
一、严明基层党组织在推进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一)抓党建促脱贫,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内在要求。该县针对上级部门对扶贫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给各级基层党组织交任务、压担子、明措施,解决好精准扶贫的重任“由谁担”的问题。通过抓住基层组织这个“牛鼻子”,把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特别是各级党组织发挥产业扶贫资金的作用,做好小养殖、小果木等“五小”产业发展与整村产业的规模化融合,实现产业牵动脱贫长期化。目前组建了40余个产业党支部,吸纳会员2000余户,带动群众3万余人,2017年调减玉米和低端农产品种植面积3万亩,赢得群众对基层组织的高度依赖。
 (二)抓党建促脱贫,是检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农村基层党组织根植于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工作生活之中,与贫困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最能直接了解贫困群众的诉求和期盼,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精准扶贫中体现得怎样?党员干部服务扶贫工作的能力水平高低,农村群众眼里看得最真切,心里掂量得最清楚。因此,该县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中,压实党员干部“啃得动硬骨头”的脱贫责任,通过“一对一”结对子,落实省市县村五级帮扶责任人5090人,为每户贫困户量身订制一个脱贫措施,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和督查机制,在合力攻坚中展现了党员干部敢于、善于打胜仗的风采。
(三)抓党建促脱贫,是推进精准扶贫的迫切需要。 近几年来,清原县农村基层组织和各级部门在扶贫帮困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还有一些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没有完全解决,有些干部群众还存在办法不多、等待观望的心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也在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里,特别是区位偏远、资源匮乏的乡镇。该县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火车头”的拉动作用,做好思想扶贫、产业扶贫、政策扶贫的大文章,确保了产业脱贫人数占脱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把广大困难群众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二、剖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存在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贫困乡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落后,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客观因素,也就是自然方面的因素,不少贫困村受资源环境的约束,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天灾人祸不可抗拒,因病、因灾返贫严重,村级组织“望贫兴叹”。二是主观因素,也就是人的因素,农村基层党组织能不能把各方面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形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直接决定着脱贫攻坚的进程和效果。
 (一)自然环境原因。面对现有这些贫困人口“千差万别”的现存状况,组织扶贫弱有“借口”,思想扶贫不足。比如:有的贫困户的身体条件极差、人均土地少、无生产技术及资金,还有的“借贫生活”,躺在“温暖的怀抱里过日子”,而且部分群众因病因灾返贫等原因反过来又加剧了贫困的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村级组织的力量已显得“捉襟见肘”,这也是个别村级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加之现有土地的产出价值无法满足农民生活需求,促使一些党员群众流向城市,村级组织身边无“能人”,所以,在扶贫工作上个别组织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思想,动作不大。
 (二)政策支持不平衡原因。一些社会政策的支持不平等、资源分配和占有的不平等都有可能导致村级组织不能“借力打力”促进脱贫。村级组织本身就处在最基层的“末梢神经”,是落实党在农村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政策不及则无米下锅,一些制度和政策的局限性就有可能限制住村级组织的“手脚”。比如,村级道路硬化工程,需要村级组织自筹资金进行路改,才能争取上级政策进行硬化,间接增加了农民的负担。还有一些农业支持项目由于受到参与人数和发展面积等局限,而享受不到政策支持,有热情无政策助力,也导致一些村级组织想组织发展项目而得不到支持,产生遇见棘手问题“绕着走”的心态。
 (三)经济原因。近年来,在整个经济波动的背景下,农民受到双重压力,农业收入大幅度减少,村级组织融合力量发展产业遇到阻力。一是面临大农业收入下降、发展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市场风险大、在外农民工受到工资风险经营收入减少而不敢投资等“三大”压力,促使村级组织的“号召力”受到制约。二是多数村集体无主要经济收入,制约着村级组织干事创业的激情。同样党建工作缺乏经济支撑,党组织缺乏活力。三是村干部工资待遇水平总体偏低,从而促使农村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对扶贫工作思考不够。
 (四)工作方法原因。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相互促进力度不够。一是存在重事务轻党建工作“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导致对群众的思想扶贫做得不到位,过问较少,办法措施不多。二是基层党建工作的“虚”与行政工作的“实”形成强烈的对比,党建工作经费紧缺,工作难度大,不易出政绩,而行政经济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出政绩。因此,有的村级组织在坚持“为民全程服务”“头雁领飞”等党建载体上推进措施想得少、做得不够,导致部分党员干部扶贫的想法和措施不多,带动作用不明显。
三、廓明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互进”的思路对策
 (一)强化组织引领作用,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主心骨”
  一是着力抓好班子建设,启动内在“活力”。帮助贫困村建好一个富有旺盛战斗力的班子,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基础。要对所在贫困村班子,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结构、能力、作风状况全面掌握,建立完善的镇村奖惩机制。要抓住“头雁领飞”这个引领农村经济的“杠杆”作用,发挥骨干党员群众致富帮带作用,制定相关鼓励办法,解决“有人带”的问题。同时,将配强农村基层“两委”班子作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的关键,通过整合优惠政策,在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创业成功人士中,动员选派政治素质过硬、发展能力强的本土人才到贫困村挂职或任职。
 二是着力抓好党员扶贫,增强脱贫带富“引力”。一方面,要落实责任。要在贫困村党员中深入树立“谁来扶、怎么扶”的思想,把党员身份“亮”出来,使党员思想“活”起来,交任务,给政策,层层传导压力,盯住自己的“穷亲属”,组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致富活动。另一方面,建立创业帮扶制度激发引导能力。各级组织要量力而行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激励党员干部带头致富,敢于率先发展产业,做产业技能的“明白人”,帮助所帮扶贫困户找准致富门路。
 (二)强化党建领航作用,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主阵地”
 一是在产业链上组建党组织。创建产业党支部、党员示范岗、党群致富区等党建组织载体,让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此为平台,主动与市场对接,增进党员与贫困群众在生产、技术、信息网络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现“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二是因地制宜创新发展集体经济,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一方面,村级组织要积极谋划新思路、新办法,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提高附加值,做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持续发展的新文章。引进或创办集体项目,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区位和人才等优势,建立特色产业生产基地,不断壮大集体实力,增强脱贫致富的拉动能力。另一方面,村级组织要做好贫困群众的内部挖潜文章,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
 (三)强化党建服务功能,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助力器”
 一是着力推进落实党建载体保障,实施创业帮扶工程。依托村情民情,要在各类产业当中扎实开展“共产党员先锋工程”“百千万富民强村工程”“头雁领飞”等活动,为创业党员群众提供资金、项目、技术、服务等全方位帮扶,有效整合党组织、经济组织和党员资源,破解贫困党员致富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二是着力抓好“精准”服务,推进“四级代办”网格化。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抓手,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按照“受理、承办、回复”三个环节,形成县、乡、村、屯“四级代办”的便民体系,组织村组干部、党员担任专兼职代办员,将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所有民生事项全部纳入代办范围,积极协调解决群众难点问题,打通服务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最后一公里”,全面提高代办覆盖面。
 三是着力抓好教育培训,提升技能“智力”。针对贫困群众的所急所需,基层组织要通过因人施教分类学,因时施教集中学,因地施教针对学,对就近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愿意在家务农的,组织本地区“土专家”“田秀才”传授实用技能,帮助他们掌握1~2门实用技术,着力培植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党员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致富示范户,带动贫困群众致富。
 四是夯实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保证贫困群众得“实惠”。要加大贫困村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力度,选好派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党员干部,与村、户“一对一”结对,分析掌握致贫原因的方法,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同时,在村集体公示栏中对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村“两委”干部和帮扶责任人的履职承诺和基本信息进行公示,明确工作任务、扶贫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主体,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抓扶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是着力抓好“思想扶贫”,突出扶贫先扶志。当前,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期,剩下的基本都是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和群体。攻下这些“硬骨头”,必须要从贫困群众身上入手,既给贫困群众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让群众脱贫有路子,更注重从思想上、精神上进行帮扶,激发脱贫工作的内生动力,鼓励贫困群众主动学技术、找门路,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子。
 (四)强化“双推互进”责任意识,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准度”
 一是要牢固树立“党建+扶贫”的观念,落实党建与扶贫“两手抓、两手硬”刚性责任。一方面落实贫困户的核查责任要“精准”。通过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摸底调查贫困户的生活情况,掌握贫困户的第一手真实信息,全面完成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另一方面要落实帮扶贫困户脱贫责任要“精准”。各驻村帮扶单位党组织采取联合挂点的形式,对贫困村进行全覆盖帮扶。同时,着力推动贫困村及软弱涣散党组织村等重点难点村发展,为精准扶贫定地点、定人员,实施“定人定责,脱贫解约”,打好脱贫攻坚战。
 二是完善督查机制,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落地。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脱贫攻坚绩效考核机制。要把脱贫攻坚列入对基层组织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其成效作为单位和党员干部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脱贫攻坚督查制度,对落实不力的基层组织严肃责任追究。另一方面要落实组织约束机制。要严格执行“四议一审两公开”民主议事程序,进一步强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程序,确保扶贫项目和资金监管到位,确保党员干部从严从实干事创业,在推进精准扶贫中打造一支“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干部队伍。
辽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李 刚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求是网 | 学习强国 | 中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 | 辽宁纪检监察网 | 北国网 | 北京组工网 | 上海基层党建网 | 长白山先锋网 | 龙江先锋网 | 数字平台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工作人员
辽ICP备2021003851号-2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803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五马路228号(辽宁党刊大厦)电话:024-23128410 Email:lndangjia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25 辽宁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