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忘使命,为辽宁振兴添砖加瓦 开启新时代伟大航程 学习贯彻十九大征文 党建研究中心赴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慰问 关于开展“盛京杯”我为党旗争辉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宣传及企业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建工作研讨会”的通知
今天是:2025-05-04 星期日  
>
新宾县:党群齐抓共管 打造美丽乡村
来源:辽宁党建网 基层党建 阅读量:1415 发布时间:2017-08-29 13:59
会员登录
  • 用户名:
  • 密码:
登录
新用户注册
走进新宾县上夹河镇古楼村,干净整洁的街道向着村屯深处不断延伸,物放有序的庭院体现出村民的良好素养,被精心修剪的绿化植物正滋生出第一抹绿芽,清澈的河水在宽阔规整的河道中尽情流淌。像古楼村这样美的村,新宾县还有103个,它们在绵绵细雨的滋润下,无不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一切的改变,都是源于2016年初开始的一场“绿色革命”——农村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
打造美丽乡村势在必行。新宾作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水源涵养重任,“生态立县”战略被历届县委一以贯之的推进,得以守住了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但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生活垃圾量激增,“垃圾围村”的魔咒也步步向新宾逼进。为此,县委进行了深入思考,2013年以来持续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但“突击式”“运动式”的集中治理,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收集转运后的垃圾通过简单填埋或倾倒到隐蔽地点,村容村貌看似整洁,垃圾却由分散污染变为集聚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反而加重了。如何“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县委主要领导开启了逆向思维模式,提出了农村垃圾治理的关键是要培养群众的环保文明意识,从垃圾分类上切入,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从根源上解决“垃圾围村”问题。经过慎重酝酿和深入调研,县委确定了以试点村为突破口,以党委主导、全民参与为原则,以培养村民环保文明习惯为根本,推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手段,实现垃圾的分类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
试点村摸索出好经验。县委择优筛选了26个村党组织战斗力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群众精神风貌较好的村先行试点,以“抓牢支部、激励党员、依靠群众”为抓手,建立“干部包片、党员包街、村民包院”的管理机制,动员党员、村民代表主动亮身份、做示范,带领和监督村民转变观念、自觉分类。上夹河镇古楼村作为行动最早的试点村,自制了垃圾分类减量村规民约,编制了脍炙人口的“垃圾分类减量歌”,响水河子乡下围子村、平顶山镇大琵琶村、红庙子乡西岔村等试点村,也都集中民智民力,创造性地开展了“流动红旗进家门”、发放垃圾分类“明白卡”等主题活动。在探索农村垃圾处理路径时,不求“村村一面”,不搞“一刀切”,鼓励试点村结合各自的条件和基础,充分考虑村民生产生活习惯,因村制宜开展工作。其中,“分类投入、桶装车载、封闭运转、分类处置”的古楼村模式和“可沤粪垃圾不出户”的转湾子村模式在试点运行中逐步成熟,成为了全县推广和应用的主要参照模式。
各展所长凝聚思想共识。引导广大村民提升环保文明意识,自觉分类减量,是工作成败的关键。在宣传引导上,相关部门各显招法,形成合力。组织部门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先锋行”活动,充分调动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宣传部门开展“垃圾减量·爱我家园”试点村巡回文艺演出,拍摄专题片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环保部门编印垃圾分类减量宣传画册3万册,送到试点村每户村民家中,并定期入村开展分类知识业务培训;妇联、共青团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联合下发《致全县妇女青少年的一封信》,组织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发挥生活垃圾分类主力军作用,动员青少年和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分类减量宣传示范;教育部门在各小学开展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教育,通过“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带动学生家长参与;乡镇机关干部通过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手把手传授,使村民在思想认识上逐步接受、操作方法上逐步规范。通过调动各部门及社会各层面的积极参与,形成全面宣传攻势,使垃圾分类理念通过不间断的宣传灌输,逐步深入人心,形成了全县上下讲“分类”、会“分类”、乐“分类”的良好氛围。
垃圾是摆错位置的财富。将垃圾分类化,是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前提和保障。在总结试点村经验基础上,新宾明确了垃圾“二分法”,将农村垃圾分为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两种,撤除村头巷尾的铁皮垃圾箱、水泥垃圾池,并按村民意愿,为每户村民配置了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分类桶,一个用于存放厨余垃圾、草木灰、树叶等可腐烂垃圾,一个用于存放其它垃圾。将垃圾在分类投放的基础上再分类加以利用,变废为宝,也就自然实现减量化。分好类的垃圾中,可腐烂的就地堆肥,用于还田增肥;不可腐烂的再细化分类,能卖钱的就积攒变卖,能当柴烧的就在自家灶坑烧掉,建筑垃圾用于回填地基、填坑平道,电池、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集中收集,实行无害化处理。县委为每个试点村配备一台垃圾清运车,建一所垃圾分捡房,每个家庭建一个沤粪池或村集中建设一处公共沤粪池,配备保洁队伍定时逐户收运并二次分类,实现家庭垃圾分类与村组集中清运处置的无缝对接。
多管齐下强化工作保障。县委动真碰硬,把农村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同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从严治党、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同推进同谋划,成立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的包保管理责任制和“县委考评县级、乡镇领导,乡镇考评村干部”的考评机制,出台《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意见》和《垃圾分类减量考核细则》,通过顶层设计推动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推行县乡村三级“一把手”联动机制,县委书记亲自抓部署抓落实,深入村组农户蹲点调研,组织召开动员会、拉练会、汇报会,直接对话乡镇党委书记;各乡镇党委书记作为本地区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第一责任人,既统筹推进,又亲自进村入户宣传指导;各村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形成了自家“打样”、调动班子、激励党员、带动全村的工作格局。强化投入保障,明确各村公共运行维护经费优先用于保障保洁员工资和环境卫生维护,将表彰、评比等费用列入乡镇本级财政预算,围绕水源保护和生态功能区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一年来,县乡村三级用于分类设施的配置、村容村貌整治及绿化、亮化、美化、硬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共计2000余万元。
新农村再生新变化。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使新宾的农村里里外外都焕发出了新气象。一方面,减少垃圾污染、改善村屯环境的直接目标如期实现。26个试点村,垃圾减量超过70%,集中定点垃圾箱(池)由456个减少到45个,垃圾治理费用由86万元减少到54万元,降低了近40%。垃圾量不但减少了,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处理流程,垃圾处理有了更为稳定的路线,彻底杜绝了水渠、河边、山边、村头乱丢乱倒的现象。一些试点村的村干部开始思索,如何借着“绿色革命”的东风,来发展有机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用绿水青山赚取金山银山。另一方面,提高全县群众环保文明风尚,使绿色理念植入人心,是这场“绿色革命”能否成功的根本。在日常宣传引导的过程中,通过各行业部门及群团组织的全面介入,在环保知识和分类常识的普及、精神文明修养的提升、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素养的代际传递上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自觉分类已成为“洗脸梳头”一样的日常习惯,彻底打通了生态保护的“最后一公里”。最为重要的是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得到显著提高,村组干部有了带领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做事的平台和抓手。党员都主动担责任、领任务,包片包户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进步。村民们再也不当看客,村部院内、广场周围、巷道两旁杂草长高了,不用“吆喝”就自发清理。
经过一年的实践,新宾的“垃圾围村”战役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美丽乡村建设也是成效显著。按照“一年试点先行,二年接续开展,三年全面铺开”的“三步走”计划,今年新宾启动了第二批78个村试点工作,涉及26360户农户的庞大工程全面“开工”,在确保原有标准与力度的基础上,特别将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与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结合,融入全市“大生态”战略当中,建成一套低成本、易维护、可复制、能推广的农村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体系,早日实现“绿色”崛起、幸福美丽的“新宾梦”。
 
(新宾县委组织部 高亚鹏 曲航达)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求是网 | 学习强国 | 中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 | 辽宁纪检监察网 | 北国网 | 北京组工网 | 上海基层党建网 | 长白山先锋网 | 龙江先锋网 | 数字平台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工作人员
辽ICP备2021003851号-2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803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五马路228号(辽宁党刊大厦)电话:024-23128410 Email:lndangjia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25 辽宁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