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忘使命,为辽宁振兴添砖加瓦 开启新时代伟大航程 学习贯彻十九大征文 党建研究中心赴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慰问 关于开展“盛京杯”我为党旗争辉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宣传及企业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建工作研讨会”的通知
今天是:2025-05-02 星期五  
>
以身许国,书写“强国”坚守
来源:辽宁党建网 党建评论 阅读量:1585 发布时间:2017-08-03 17:32
会员登录
  • 用户名:
  • 密码:
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共山东省临沭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京凯
 
他是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国带领科研团队寻求技术突破的教授他是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国家栋梁;他是只要祖国需要,便义无反顾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24字既是对黄大年这一生最高度的概括,更是一名优秀科研专家的强国坚守。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他用8年的日夜兼程、全力以赴,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党员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我的归宿在中国,这是黄大年面对为什么放弃英国的高薪洋房,回到祖国从零开始为什么不求院士头衔、行政职务,一心只埋头研究追问时朴实而简洁的回答。当得知国家启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时,黄大年第一时间向母校表示要回国。 因为他深知一个国家想要独立富强、一个民族想要伟大复兴、人民想要安定幸福,没有领先的科研成果、没有巩固的国防安全,没有健全的技术体系,一切都沦为空谈。带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至诚报国情怀,一坚守就是8年余载,从零开始、夜以继日、不计得失,或许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来源于理想追求、品德高尚,支撑着他无怨与无悔、辛劳与疲倦、坚守与奋斗的还有那颗对祖国的炽热之心至诚之心。
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科研项目分配中的不徇私情、不讲情面,低谷焦虑中的心态调整、积极改变,科研攻关中的夜以继日、舍身忘我,都是他对待科研、对待祖国、对待职责最生动、最全面、最真实的诠释。吃东西可以汤汤水水,但做事千万不能汤汤水水,唯有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才能成就最好的结果……”这是他对学生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作为导师对学生最苛刻的要求。敢为人先就是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就是敢于领风气之先,领潮流之先,领技术之先;就是有胆有识、占尽先机,就是敢于突破、掌握关键主动权。仅用了8年时间,他就带领科研团队勇于创新、顽强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是他对敬业爱业最生动的诠释、是对祖国最炙热的爱、是对科研最大的敬畏。
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一边是斑驳的墙壁、老旧的楼梯、50年代的教学楼,一边是剑桥花园洋房、宽阔的草坪、豪华的汽车。一边是英国剑桥航空地球物理公司高级研究员、研发部主任、培训官,一边是一无所有、从零开始、夙兴夜寐。他没有半点犹豫、半点迟疑,义无反顾的回到母校,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创造了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为了科研、为了工作,他“以秒计算的惜时如金,经常“深夜航班的夜以继日、手握上亿资金”不食人间烟火。在黄大年的词典中,没有计较”“得失等字眼,只有奋斗与奉献。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这是推辞拒绝最说的一句话,淡泊名利、一心为公、甘为人梯。
黄大年用他无私奉献、精湛的学术、高尚的品德,筑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历程,以自己的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筑起了中国科研脊梁。
 
 
 联:山东省临沭县委组织部研究室
联系人:姚德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求是网 | 学习强国 | 中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 | 辽宁纪检监察网 | 北国网 | 北京组工网 | 上海基层党建网 | 长白山先锋网 | 龙江先锋网 | 数字平台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工作人员
辽ICP备2021003851号-2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803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五马路228号(辽宁党刊大厦)电话:024-23128410 Email:lndangjia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25 辽宁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