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忘使命,为辽宁振兴添砖加瓦 开启新时代伟大航程 学习贯彻十九大征文 党建研究中心赴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慰问 关于开展“盛京杯”我为党旗争辉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宣传及企业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建工作研讨会”的通知
今天是:2025-05-02 星期五  
>
井冈山,吹响脱贫号角
来源:辽宁党建网 党建评论 阅读量:1321 发布时间:2017-03-01 15:03
会员登录
  • 用户名:
  • 密码:
登录
新用户注册
2月27日,凤凰网刊发《井冈山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江西省政府批准,江西省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成为在脱贫攻坚战中砥砺奋进、奋勇前行一面新旗帜。(凤凰网  2月27日)
   井冈山,英雄的山,美丽的山,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此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解放全国。80年弹指一挥间,当跨入 2017小康关键年,革命圣地再传喜迅,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斗转星移,火种不灭!从革命战争到脱贫攻坚,井冈山旗帜屹立、迎风招展,挈领新使命新耕耘新辉煌。
井冈山精神,新时期脱贫榜样。 “立愚公移山之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总书记讲话表明了党中央的决心和意志,犹言在耳、振聋发聩,是集结令、冲锋号,激励华夏56个民族疾行。井冈山人民响应号召,用智慧和勤劳摆脱贫穷,并将宝贵经验与我们分享、携手并进。读这则报道,品味脱贫小故事,思想热力在澎湃,感受上下齐心、相互扶持、埋头苦干走上富裕路的激情。
不等不靠,撸起袖子加油干。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一步一个脚印,巧干实干加油干……这就是井冈山经验,井冈山人民脱贫足迹,让我们看到劳动最美、顽强拼搏之精神。这里有“十送红军”所在地拿山乡,勤劳村民一半时间经商打工、一半时间担任大型实景群众演员;也有得天独厚、村民用潺潺山泉水,浇灌能产出4000多斤草莓的大棚种植;还有村民开了四个农家乐,“红色旅游”映今朝,感受乡民纯朴厚道,传承历史、做大做强……
沐浴党恩,喝水不忘挖井人。无论是80年前还是之后,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的领导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先锋队的垂范指引。可以说,井冈山人民脱贫成功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身影无处不在。比如,驻村扶贫团和村两委为开辟红色旅游线,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修筑公路,打掉了致富“拦路虎”。不仅如此,地方党组织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实现“一户一丘茶园、一户一片竹林、一户一块果园、一户一人务工”,精准扶贫、全家脱贫。
踏着井冈山脱贫足迹挺进。在脱贫攻坚冲刺期,井冈山率先脱贫是激励,时间不等人,应快马加鞭、迎头赶上,让人民的期望早日实现。脱贫攻坚、产业是根,必须因地制宜、瞄准方向、兴旺产业。另外,精准帮扶要到位,必须真正带起来保起来。各地党员“一帮一”“二帮一”应切实干起来,兜底贫困户一个不掉队。对完全丧失劳动力,或因病、因残等致贫的贫困群众,“带不起来”就必须“保起来”,重在完善“新农合”和社会保障等救济制度。
    井冈山脱贫了,井冈山更靓了! 人们的关切,不仅是脱贫致富的喜悦,也包含对红色记忆的深情敬仰!这是新长征路上的再宣誓,激励党员干部奋发有为、奋勇当先、勇往直前,接过井冈山脱贫“接力棒”,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贫困人口“一个都没有”必将实现。
 
作者:任建华
 
新闻链接:风凰网:http://news.ifeng.com/a/20170227/50735419_0.shtml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求是网 | 学习强国 | 中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 | 辽宁纪检监察网 | 北国网 | 北京组工网 | 上海基层党建网 | 长白山先锋网 | 龙江先锋网 | 数字平台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工作人员
辽ICP备2021003851号-2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803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五马路228号(辽宁党刊大厦)电话:024-23128410 Email:lndangjia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25 辽宁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