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忘使命,为辽宁振兴添砖加瓦 开启新时代伟大航程 学习贯彻十九大征文 党建研究中心赴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慰问 关于开展“盛京杯”我为党旗争辉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宣传及企业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建工作研讨会”的通知
今天是:2025-05-05 星期一  
>
“清明”过后更“清”“明”
来源:辽宁党建网 党建评论 阅读量:1374 发布时间:2021-04-06 13:55
会员登录
  • 用户名:
  • 密码:
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许华凌 辽宁抚顺新抚一校
 
“春光正好清明时,柳絮青冢寄哀思”。《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由此可见,注重“清”和“明”,一直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祭奠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种情感升华。站在历史和先人的肩膀上,让自我得到精神净化、智慧启迪,以期走得更远,这才是清明节的原始本意。
秉持“文明祭祀”理念,让气更清,景更明,重于心而胜于形。今年的清明节,全国各地大力倡导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绿色、节俭、低碳的现代殡葬祭扫新风,不断创新祭祀形式,以诗文祭祀、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网络祭祀等文明健康的方式寄托哀思,丰富了时代内涵,使清明节成为传递世代亲情、弘扬优秀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自觉摒弃不文明的祭扫方式和陈规陋习,让这个节日气清景明。各地清明祭扫,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先烈先人的尊重和怀念。缅怀英烈、致敬英雄、悼念先人,重于心胜于形,由实地实物祭扫转换为精神祭拜,将缅怀情感融入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之中。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示范引领,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自觉地以文明安全的形式进行祭扫、祭奠。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观念逐步发生转变,殡葬祭祀方式趋向绿色、生态、文明。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让山更青,水更明,青山绿水相对映。“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我们要下定决心,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近年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近五年,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秉持“人民至上”理念,让官更清,政更明,清正廉洁光明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心中有戒的问题时,语重心长地说:“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我经常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清官,必廉政,做到清正廉洁,“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如今,高压的反腐态势,越来越强劲的“打虎拍蝇”节奏,反腐“成绩单”一再释放出全面从严治党不会松口气、歇歇脚的强烈信号,让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清明”时节倡“清”“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文明、生态朗明、道路光明,伟大祖国繁荣昌盛,锦绣中华生机勃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求是网 | 学习强国 | 中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 | 辽宁纪检监察网 | 北国网 | 北京组工网 | 上海基层党建网 | 长白山先锋网 | 龙江先锋网 | 数字平台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工作人员
辽ICP备2021003851号-2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803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五马路228号(辽宁党刊大厦)电话:024-23128410 Email:lndangjia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25 辽宁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